欢迎光临本店   会员请[登录]  新用户请[免费注册]

关注老宓讲酒

查看购物车 现金兑换券 选购攻略 所有分类 用户申诉

团购热线

热门搜索: 葡萄酒 红酒
所有文章 > 美容与健康(Wine Life) > 热点趣闻(News!) > 葡萄酒报道(Wine Post) > 反思五粮液长大者的品牌运动(二)
反思五粮液长大者的品牌运动(二)

 这也印证了中国的一句经典语录:“发展是硬道理”。不过多品牌留下的“硬伤”很快引起了五粮液的“生理”反应。

    在依靠泛滥成灾的子品牌而拥有了强大的资金实力后,五粮液也因品牌经营规模的“空前绝后”而至少饱尝了以下的痛楚:

    首先,通过授权、加盟、特许、租赁等方式培育出来的各式子品牌,在为五粮液赚取利润的同时,对五粮液的品牌形象和顾客满意度造成了一定冲击。一部分逐渐长成的子品牌由于影响渐大,脱离五粮液只是早晚之事,可谓养虎成患。这些以利益为纽带的子品牌,将是以后五粮液自有品牌进入细分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

    其次,各子品牌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复定位现象,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耗子动刀窝里反”的局面。在白酒市场,按价格区分的细分市场无非是:高档、次高档、中档、次中档、低档。如果五粮液为了达到在每个细分市场有效渗透的目的,可以效仿宝洁采取细分市场的品牌差异化策略:一是基于种类对顾客眼球的吸引,二是为了以不同产品利益点满足顾客的需求异质性。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五粮液在具体落实上却至少犯了两个常识性错误:一是对各细分市场的子品牌数量的控制,另外就是子品牌的区分仅仅体现在品牌命名上,缺乏后续的诉求沟通而造成严重同质化。

    再次,子品牌严重透支了母品牌的经销商资源。除了几个OEM品牌走的是自己的渠道外,多数子品牌还是依托五粮液固有的渠道来进行招商及销售的,而此时的子品牌由于没有比较优势而在市场后期销售缓慢,同时定位重复的子品牌由不同的渠道扩散,也造成了经销商之间的过度竞争。

    某媒体曾有过这样的报道:一位在大酒店负责采购的经理曾经在同一天内接待了11位五粮液系列酒的推销员,而且酒名个个不同,一时间不知道孰优孰劣,只好一棍子全部打死。于是在某次五粮液的经销商大会上,一些经销商开始公然提出不满,更有甚者开始转而代理其它白酒品牌了。

    最后,品牌盲目多元化的失算使得品牌形象大打折扣。有评估机构评估五粮液的品牌价值为269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在央视标王为3亿人民币的情况下,可以连续做89年的标王。其实五粮液靠子品牌泛滥而获得资本后,并没有在酿酒主业上深谋远虑,而是急不可捺地盲目进入了品牌多元化格局,希望在模具、显示器、发动机、药业等领域再展雄姿。而这个现实生活中的酒水大王,在多元化的进程中却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五粮液在多元化的盲目和失利中,其品牌价值早已大幅度缩水。按照“小糊涂”这类策划白酒的运作思路,可能只需要20亿便可以将牌子打造得比五粮液还响亮。

    五粮液的品牌“瘦身”

    五粮液的品牌经营已经悄然发生了变革,“瘦身”后的五粮液品牌架构,从原先的200多个品牌,调整为目前仅余的18个重点品牌,其削减力度之大,表现出五粮液调整品牌架构的坚定决心。总经理陈林的上任也昭示着五粮液重整旗鼓,执意打赢品牌之战。

    在五粮液的泛品牌受阻之时,是有必要进行清理的,否则五粮液将得不偿失。最后五粮液要走的,必然还是一条品牌回归之路。只有重新理性规划自己的品牌构架,五粮液才可以重获自信。

    回归之后的五粮液品牌架构将会遵循一个清晰的品牌逻辑:五粮液(高档)+次高档品牌+中档品牌+低档品牌。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0 条评论

用 户 名: 酒圈网友
电子邮箱:
评论等级:
评论内容:

购买前请确认达到法定饮酒年龄!酒圈网不销售任何含酒精产品给18岁以下人士!

媒体报道 | 会员中心 | 战略合作 | 联系我们 | 公司简介 | 诚聘英才

京ICP备2021022079号-1

公安备案号:110107000065

营业执照编号:911101087684815340

食品经营许可证编号:JY1110801083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