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酒
试酒的目的与饮酒当然不同。试酒的目的在于评估葡萄酒的质量及成熟的情况,判断它是否适合你的口味。葡萄酒消费者自己,是质量监控的最后一道关卡,可判明葡萄酒是否处于良好的状态。这也是奉酒侍应要给客人提供样品尝试的原因;主要不是看客人是否喜欢该酒,而是检验它的优劣状况。
试酒时,用一点就足够了。太满会减低你品试的能力,因为你很难让葡萄酒在玻璃杯中回荡。由于这个原因,最好别用太小的杯。不同形状的玻璃杯会突出酒的不同风味特色,因此比较多种酒时要用同样的玻璃杯。
试酒的第一步是观察。观察葡萄酒的澄清透明程度。酒应当是明亮清澈的。如果它看上去不鲜亮甚至有些浑浊,就应该提高警惕了:这种酒可能有问题。即使是无浑浊的健康的酒,其透明程度也具有不同的等级。尽管科学地分级有困难,但优质酒通常看上去都具有一定的光泽,一种即使与之同一产地的普通酒所没有的额外的明亮光彩。如果它在瓶中藏酿了一定日子,即使出现了沉淀,也不必担心,因为这是自然的现象。
葡萄酒的颜色从水白色到深金黄色都有。颜色的深度受气候的影响。寒凉气候的白葡萄酒,颜色通常比暖和气候的要浅一些。藏酿时间也有关系,白葡萄酒藏酿越久色便越深。由珍萎葡萄酿成的甜酒,通常具有比柠檬黄要深的金黄色,这是浓缩的结果。色彩和光泽给你带来享受,但要留心其颜色是否符合你的期望。德国“准绳种植管理优质葡萄酒”(QbA)级别或珍品质级的微甜或无甜味的酒,或者卢瓦尔地区的浅嫩的酒,应当是淡色的,否则就有点问题了,试酒时就应特别仔细。
嗅觉的灵敏度可能是试酒时最重要的因素。嗅觉和味觉的联系非常紧密(想一想当你患感冒时,你是不是几乎什么味道都尝不出来了)。让酒在玻璃杯中回荡,使它的芳香释放出来,轻柔地但深深地去闻它的香气。它闻起来应当是诱人的。任何发霉的迹象都可能是软木塞不能很好地密封瓶子造成的。如果酒闻起来平淡无奇,则说明酒发生了轻微的氧化,这是用二氧化硫处理不充分造成的。一种极端的情况是,你闻到了一股醋味,这时你应当拿另外一瓶酒来再试。即使是最好的葡萄酒,若软木塞变质或贮存不当,都可能出问题。它可能出现在某一瓶葡萄酒上,也可能出现在整批酒中,我们只能在拔下软木塞时才能发现。
假如以上正常,下面就要判断酒的特征和浓郁程度。有些葡萄能制造出的具有特征的异香的葡萄酒,而另外一些酒,其酿制过程是占主要地位的,尤其在使用于新橡木的情况下。浅嫩的酒闻起来仍有果味,但一经藏酿,最好的酒会产生更复合的香味。可以试用这办法评估葡萄酒的成熟程度。
味觉可以进一步证实鼻子获得的香气信息,揭示出酒的构成情况,包括它的甜度、酸度及浓度。
白葡萄酒有多种款式,从极无甜味的到极甜和甜美的都有,但它们不应使人感到厌腻。甜味是各类酒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它应当靠酸度来平衡。而酸味则显示出一种诱人的魅力。
酒质(body)和留香(length)是试酒的常用术语。酒质用来描述葡萄酒在口腔里的感觉。白葡萄酒的酒质可能非常轻清,也可能非常浓重。葡萄酒的酒质和香味浓郁程度(intensitv)对于评估及食物搭配是非常重要的。留香或说终感,是指它离开口腔后仍能感到它存在的时间,不管你是把酒咽进去还是像专业鉴赏家那样把它吐出来。这取决于你当时所处的环境。通常,留香越长,酒的质量越好。
口腔里的不同部位检测酒中不同的组分,所以适当地含一口酒并在嘴里回荡它是非常重要的。“咀嚼”它,以使它能与口腔各部分都接触到:舌头、牙床、上颚。另外,缩拢嘴唇吸入空气有助于释放出酒中不易察觉的香味,但这样会发出扰人的响声。
用这种方法评试葡萄酒,可以丰富你的知识和娱乐生活,还可以让你获得酒中每一缕迷人的芳香和玻璃杯之外的快乐。但是记忆力容易出错,于是许多热衷此道的人在试酒时写下记录,长年累月,就积累了一本关于试酒的有价值的百科全书。
酒窖本子可以用宋记录贮存的葡萄酒的清单,记载你对这些酒的品评印象,提供“何时,与何人,试何种酒”的个人记录。它有助于你监察葡萄酒的变化过程,使你的投资更保险,提示你饮用某种酒的最佳时间。
专业试酒通常是在中性的条件下进行的:良好的日光,干净的白台面,没有其他干扰性气味,并且要在午饭前——因为这时的味觉最灵敏,大脑也最清醒。社交性饮酒场合是不合适试酒的。如果周围环境的陈设无法达到理想状态,也不能避免食物或古龙香水的香味,那么一些小的聪明会对你有所帮助。一些简单的摆设,如白色的桌布或餐巾和一个具有醒目外形的玻璃杯,以及不要把酒装得太满等细节都会大大提高你和客人们品试酒的乐趣。
试酒试酒是综合了视觉、嗅觉、味觉甚至触觉的过程,因为有些因素,如气泡,是感觉到而不是尝到的。你获得的试酒经验越多,你从酒中获得的乐趣也就越多。
[上一页]
点击注册酒圈网会员,注册会员即送酒圈网红包,可抵价等值现金,不限产品,全场通用!
需要了解更多的葡萄酒相关产品信息,可以查阅酒圈网相关产品频道,在首页左侧的下拉菜单中,有各国各个产区数千个酒庄的产品。
需要了解更多葡萄酒知识及酒类资讯请查阅酒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