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葡萄酒界有罗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这号人物,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因这位来自美国的国际头号酒评家,堪称葡萄酒国“大帝”,近30年为美酒的评分举足轻重,操生杀之大权。若评高分,酒价一夜间水涨船高,若评低分,酒庄无出头之日。
帕克之前酒评者很多,却鲜少有帕克的威望。帕克的崛起,正合市场时机。1978年他弃当律师,创办Wine Advocate杂志,为各类葡萄酒评分,恰是美国消费者对葡萄酒感兴趣,并具备惊人购买力让法国酒商另眼相看的时代。可是,美国消费人认知有限,比较看得懂帕克自创的100分打分体制(欧洲传统是20分制),而不是着重描述与比喻、复杂含蓄的品酒文字。中产家庭子弟就此把向来讲究传统、品位、传承,神秘高深的品酒面纱去除,使之平民化。
对1982年份波尔多酒的评价,使帕克一夕成名。当时他从波尔多品酒回美后,认定该酒令人激赏,他人不以为然,待酒运到美国市场销售一空,帕克名声跟着大振。订阅其杂志的读者激增,酒界也进入了所谓的“帕克时代”。
帕克以“独立而客观”的酒评家自居,据说其杂志不靠广告收入,自己花钱买酒,不接受酒商招待,极力避免利益冲突,因此酒评享誉甚高,对消费者、酿酒商及交易市场影响至大。英国酒评家中极少不和卖酒行业有关或相关,不是当顾问或代理商,就是自己卖酒,而知名品酒杂志如Decanter、Wine Spectator常被批评受广告酒商左右过大,帕克的这点坚持显得可贵。
一个人对酒的嗅觉味觉可以影响全世界,这无疑匪夷所思,惹来争议。对帕克爱恨莫名的酒商,在酒上市定价前恭候帕克的评分,以此为定价依据。酒圈内流行这样说法:“帕克既可以成就一个法国葡萄园,也可以毁灭它。”酒商常自我调侃:帕克给不到90分的酒他卖不掉,帕克给超过90分的酒他拿不到。拍卖市场上好酒的增值率受年份、名声、产量等影响,但往往最重要因素只有一个:帕克的分数。当帕克“大帝”口味主宰酒界,有人担心酿酒商试图迎合他的偏好口味,也就是酒体醇厚、浓郁的口味,他不爱的细致优雅美酒会逐渐从地图上消失。
据说帕克的嗅觉与味蕾异于常人,日品百酒味觉仍敏。5年前品尝的美酒,记忆犹新,灵犬鼻被投保100万美金。帕克近来接受法国电视现场访问考验,主持人临时要求他盲品波尔多酒,打分猜酒庄年份。他正确猜中十之九种,自认运气好,因曾在其他场合一败涂地。此事一传千里,更为酒国“大帝”罩上神秘传奇色彩。
即使贵为“大帝”,也会犯错。帕克对波尔多1994年份和部分隆河1993年份的酒评分过高,事后公开承认失误。他说:“我是在判断上出了一些错,谁会没错呢?但我可以为自己辩护的是,我做出正确判断多于出错,否则不会拥有现在的声誉。”
负有盛名,同行相轻,引发帕克与英国酒评家罗宾逊的评分争议。两人就Pavie2003年份酒质打分悬殊,前者情有独钟,评分甚高,后者觉得酒味荒唐可笑、令人倒胃。帕克对此评论一反常态,为酒伸冤,各不相让,反把酒名炒红。而同行不间断的冷嘲热讽,恐怕令帕克吃不消。英国酒评家休·约翰森在回忆录中指出:“帝国主义的领导者在华盛顿,而味觉的独裁者在巴尔的摩(帕克所居地)”。
小酒厂酒香不怕巷子深,消费者多为懂酒人士,不在乎帕克的酒评;但只要产量一大需要庞大消费者支持,恐怕无法绕开帕克的手掌心。可是,帕克“大帝”之所以成为“大帝”,因有臣服顺从的“子民”。若人人相信自己味蕾的判断,不靠“大帝”指引酒香的方向,“大帝”又何能称帝?可惜,封建帝国时代过去了,沿续下来的“子民情意结”最终还没成为过去。
点击注册酒圈网会员,注册会员即送酒圈网红包,可抵价等值现金,不限产品,全场通用!需要了解更多的葡萄酒相关产品信息,可以查阅酒圈网相关产品频道,在首页左侧的下拉菜单中,有各国各个产区数千个酒庄的产品。需要了解更多葡萄酒知识及酒类资讯请查阅酒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