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当歌,人生几何?!
我可能是最早开始品尝智利葡萄酒的国人之一,十年前就开始尝试着购入智利的顶级佳酿。尽管我仍然对波尔多美酒情有独钟,但不能否认来自新世界的不少酒园也能带来一些惊喜。除了品酒之外,有机会在产酒的国家参观当地的酒园也是一大乐趣。葡萄酒园往往都建在山青水秀的地方,在葡萄园里走走、听听酿酒师谈谈气候和调酒心得,当你以后喝到这个酒园的酒时便会有许多故事说了。这次我到了智利,自然也不会放弃这个机会。
智利算是一个新兴的产酒大国,每年生产4.3亿升葡萄酒(将近5.8亿瓶),其中75%是红葡萄酒,25%是白葡萄酒。在全年的生产量中,70%出口到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目前,葡萄酒的出口收入己接近智利铜出口收入额的五分之一,成为智利第二大的出口产品。
智利的葡萄酒产地就在圣地亚哥周边的中部地区,这里地处南纬35度附近,与澳大利亚东海岸的猎人谷和西海岸的玛格烈特河等产酒区处于大致相同的地理位置。也和同处于北纬4O-45度附近的法国波尔多地区和美国加州纳帕谷遥相呼应。这些地区的大气候环境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比如日夜温差大;比如冬天寒冷但不酷冻,春天早到而且雨量适度,夏天干燥、少雨而且日照充份,等等。在这种气候生长出的葡萄,果肉含糖量高,果皮颜色饱满且含足够单宁,适合酿出果香迷人、架构丰盈、口感绵长、酸度均衡的好酒。
除了具备以上气候条件外,智利的产酒区还另有其自然地理优势。首先这个盆地三面被高山环抱,大大降低葡萄被病虫侵害的机会;其次,该地区的土壤由火山熔岩风化而成,既富含养分又有良好的透水性。因此从十九世纪中开始,便有人开始引进法国葡萄酿酒。但智利的葡萄酒真正得到发展还是近二十年内的事,在这个时期酒园的数量和规模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单是圣地亚哥所处的美浦谷中就有三十多家大大小小的酒园。
到了智利的第三天早上,我便在旅行社的安排下,和几位好酒之人一起踏上了酒园之旅。我们去的第一家酒园叫Vina Aquitania,建于1993年,离圣地亚哥只有二十五分钟的车程,就在安地斯山的脚下。这个酒园占地四十三英亩,每年产酒十三万箱。这个规模在法国己是一个中等酒园,但在美国、澳大利亚和智利,则只可以算是个小作坊。别看它规模小,这个酒园的四位股东可都大有来头,其中二位还来自波尔多的顶级酒园。Aquitania酒园也因此从葡萄采摘到给酒瓶贴酒招基本都以手工作业为主,以求尽量采用波尔多的酿酒传统。
由于采摘的季节己过,葡萄园里的葡萄基本己榨完汁,正在巨大的不锈钢罐里发酵。几个工人从罐中把己浸泡若干天的葡萄皮捞出再挤榨,这时榨出的汁含高浓度的色素和单宁,酿酒师用它和第一次榨的汁调和,便可配出符合酒园风格的原酒汁。原酒汁在不锈钢罐中完成发酵后,经过一道过滤程序便被灌入法国橡木桶。Aquitania酒园每年更新三分之一的橡木桶,顶级品牌Lazuli需桶藏十六个月后才装瓶,而中级品牌Domain Paul Bruno则需十个月。葡萄酒在橡木桶中会得到进一步醇化,酒的架构同时得到加强,香味和口味也更趋复杂。当然,酿酒的成本也相应提高。
在品酒室里,我们按顺序品尝了2003年的白酒SOL de SOL,1998年的Domain Paul Bruno和2003年的Lazuli。前者以Chardonnay葡萄酿造,而后两者都是以赤霞珠酿造。SOL de SOL由于是在橡木桶中完全发酵,因此香味复杂、口感悠长,但入口仍有些许的青草的辛辣,可能是葡萄种殖的年份不够的缘故。Lazuli毕竟是新酒,虽然颜色厚重、酒身丰满,但香味和口感都很拘谨,三年以后再试方可见真章。相比之下,己得七年造化的Domain Paul Bruno正值巅峰状态:其色泽如枣红,浓烈的果香中还透出红枣、烤栗子和雪茄的香气,入口平滑饱满,均衡度适中,只是橡木味略重了些。若不是旅途遥遥,真想带几瓶回家与友好共赏。
中午在一家农家餐厅午饭后,我们到了Underraga酒园参观。这是一家历史悠久、规模庞大、技术先进的酒园,园内的建筑设计古朴,酒窑更是令人叹为观止。但我却不欣赏这类工业化的"酒厂",酿出的酒似乎缺乏葡萄的灵气,之后的品酒也证明了我的担忧。
点击注册酒圈网会员,注册会员即送酒圈网红包,可抵价等值现金,不限产品,全场通用!需要了解更多的葡萄酒相关产品信息,可以查阅酒圈网相关产品频道,在首页左侧的下拉菜单中,有各国各个产区数千个酒庄的产品。需要了解更多葡萄酒知识及酒类资讯请查阅酒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