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与知己
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酒往往可以测定跟你一起碰杯的人是不是你的知己——虽然无法排除“伪知己”的可能,但丝毫影响不了当时的酣畅淋漓。一点不假地掏真心话、毫不保留地跟你说上半天的人,总能算上半个知己吧?平时沉默寡言的人,一旦沾了酒,就能慷慨陈词滔滔不绝——当然,这有两个可能:一是语无伦次不知所云,多半是酒后胡话;二是头头有道条理清晰,这时候需有听众。“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感情厚,喝不够;感情薄,喝不着;感情铁,喝出血”。当英雄所见略同时,两个人兴许已经不用言语,只要杯起酒落痛快地饮就能表达惺惺相惜之情。
酒与心情
天下间有一样东西最神奇:当你开心的时候,需要它;当你痛苦的时候,又需要它。它就是酒。在喜庆宴席上,不喝酒的人也顶不住那股欢欢喜喜的气氛,也得拿起酒杯装模作样浅尝辄止一口。这是群众性的开心传染。但凡遇到失恋、破产、丧偶等人生悲剧,会一个人整瓶整瓶地往口里灌酒。酒精,既制造着狂欢,又渲染着痛苦。心情就像酒精一样,装在了不同的容器,就会变成不同的形状,用不同颜色的酒瓶装着,就会显现不同的颜色。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春风得意自然难离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独起来的时候,酒能带来玩伴;“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回忆也总是记起喝酒的日子;“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却不知是洒脱还是无奈?
酒与身份
以前一般以座驾的级别来判断干部身份,“省级干部开奔驰,市级干部开皇冠,县级干部开丰田”;现在酒也是身份的象征,“村级干部喝烧酒;乡级干部喝白酒;县级干部喝啤酒;地级干部喝黄酒;省级干部喝红酒;国级干部喝洋酒”。
而平头百姓:住星级酒店的喝轩尼诗,住旅馆的喝青岛啤;城里人喝人头马,农村人喝烧刀子;做老板的喝茅台,打工的喝土炮。小小液体,就将人的身份分得一清二楚。
酒与灵感
就像现代文人不离烟一样,古代文人多是不离酒。唐诗宋词多是酒精所酿造,没有了酒精的熏陶,就没有豪放、婉约等各种派别。“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杜甫要告诉大家的正是酒精给予李白超人的灵感和创作速度;“今朝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明显出自酒后之言;“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怀素草书与醉拳一样,也是喝得越多越厉害。